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mdm.org.cn)基层头条报道
中国基层健康网讯:如果把人脑比作一座城市,阿尔茨海默病(AD)就像被一场悄无声息的“城市塌陷”——神经元连接断裂,记忆被“垃圾”掩埋。
过去几十年,医生只能用“提神咖啡”(胆碱酯酶抑制剂)或NMDA受体拮抗剂等药物暂时缓解症状,却无法阻止“垃圾”堆积。直到全球首个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完全批准的AD新药,能有效清理大脑β淀粉样蛋白‘垃圾’的突破性靶向武器——仑卡奈单抗诞生。
但临床应用后,质疑也随之而来:“听说靶向药没用?”“价格贵不划算?”今天,我们就用最直白的方式聊透这件事。
“大脑垃圾”才是罪魁祸首?
阿尔茨海默病的真相是:它不是单纯的“人老糊涂”,而是β淀粉样蛋白(Aβ)这个“凶手”策划的病理破坏。
大脑里有一套精密的“垃圾回收系统”,每天清理细胞代谢产生的废料。但当系统故障时,Aβ就像没人收的快递盒,从零星堆积到堵死整条“记忆街道”。这些“快递盒垃圾”不仅会压垮神经元,还会引来炎症细胞“火上浇油”,最终把大脑搅得一团糟。
图一Aβ斑块形成过程
虽然科学界对病因还有争议(比如有人认为是Tau蛋白缠结先动的手),但大量证据显示,60%以上的患者大脑中,Aβ的堆积量和病情严重程度直接相关。更重要的是,Aβ的作乱从发病前10-20年就开始了。
这如同精密仪器的齿轮被锈迹悄然腐蚀——最初只是细微的氧化斑痕,经年累月的侵蚀最终让齿轮咬合失效。当指针开始停摆时,机械内部的崩坏早已无法逆转。
图二 Tau神经纤维缠结过程
靶向药:给大脑派一支“特种清洁队”
传统药物治标,靶向药治本——这个区别就像“用创可贴止血”和“揪出导致出血的因素”。以仑卡奈单抗为代表的靶向药,本质上是一支人造的“特种清洁队”。它们能精准识别大脑里毒性最强的Aβ“垃圾”,尤其是那些还没聚集的“小团块”(可溶性Aβ寡聚体)。这些“小团块”看似不起眼,实则是破坏神经元的第一波刺客。
这支“清洁队”还有两大本领。
第一,顺利通过大脑的“安检门”:虽然仑卡奈单抗这类IgG1类单抗穿过血脑屏障比较难,但AD患者脑屏障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加,加上通过给药持续渗透等综合作用,药物得以进入发挥作用。第二,自带“智能导航GPS”:用药前通过基因检测、血液标志物筛查锁定目标人群后,清洁队直接导向目标靶点,减少伤害健康脑组织。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军教授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表示:“已经在国内外临床应用超过1年的仑卡奈单抗拥有3000多名中国患者的真实数据。从目前的数据来看,18个月初始治疗以后,它可以延缓整个疾病进展大概3年左右,其实甚至在我们的临床观察远远不止3年,并且安全性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脑水肿(ARIA-E)或脑出血(ARIA-H)都是轻度或无症状。”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刘军教授(右三)
“记忆出问题了再治”,“靶向药太贵不能坚持治”,陈旧错误认知该刷新了!
过去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像个死循环:等到患者出现近事遗忘,语言表达不清,迷路等症状时才去医院诊断,但这个时候往往已经晚了,AD进入中晚期后,创新药物发挥的空间有限。现在通过血液标志物检查(比如测p-Tau217蛋白)、或者Aβ-PET扫描,医生能在患者“最近好像总忘带钥匙”时,就判断是不是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一旦血液筛查阳性马上去医院做进一步确诊,以免错过早期治疗黄金期。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阿尔茨海默病不是“老年病”,而是潜伏期极长的慢性病。就像高血压需要长期控血压一样,AD也需要在“垃圾”成山前干预,也许没有症状表现的初老时期,也许更早的中年期就可以测一测血筛,不然等“垃圾”经年累月堆积成灾,疾病发展到中晚,就会丧失早期创新药治疗延缓疾病进展的独特优势。
此外,最新的靶向药年用药费用较高,很多家庭看不到明显的治疗效果就想停药,但事实上,阿尔茨海默病是进展性慢病,它的防治如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需要坚持管理、用药,长期控制致病因素,才能消除疾病进展的隐患。因此长期使用对因靶向治疗,阻止“Aβ垃圾”堆积成山很有必要。
虽然靶向药目前价格可能偏高,但换个角度想——如果能推迟住养老院的时间,省下护理成本、保全独立生活能力,不影响子女正常生活,这些获益可能远超过药费本身。可以说靶向药方案是用在当下,利在今后。
前不久,美国FDA已经批准仑卡奈单抗维持治疗方案,在完成18个月的初始治疗后,患者可选择每四周一次10mg/kg的维持治疗方案,或继续接受每两周一次10mg/kg的治疗方案。
未来战场:人类离胜利还有多远?
靶向药只是人类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一座里程碑。科学家们正在多线作战:有的研发“抗炎消防员”对付脑内炎症;有的设计靶向Tau蛋白的单抗,通过与Tau蛋白结合,阻止Tau蛋白聚集缠结;甚至有人尝试用基因编辑从源头阻止Aβ产生……未来的治疗可能是“组合拳”:先清垃圾,再灭火,最后重建神经网络。
对普通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纠结“现在有没有完美方案”,而是建立两个认知:第一,忘记近事可能不是正常衰老,长期遗忘就需要就诊;第二,人人都要关注阿尔茨海默病,控血压、多运动、保持社交,给大脑“减负”,同时养成定期做筛查的习惯。
在这场大脑保卫战中,时间才是最贵的成本。与其等着“垃圾”堆成山,不如趁早拿起武器——无论是用靶向药,还是用健康的生活方式。
扫一扫,进行阿尔茨海默病风险自筛自测
扫一扫,了解更多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 2025年《阿尔茨海默病药物治疗指南》
2. Tahami Monfared AA, et al. A Path to Improved Alzheimer's Care: Simulating Long-Term Health Outcomes of Lec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the CLARITY AD Trial. Neurol Ther. 2023;12(3):863-881
3. Christopher H, et al. Lec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N Engl J Med 2023; 388:9-21
4. Huang YR, Liu RT. The Toxicity and Polymorphism of β-Amyloid Oligomers. Int J Mol Sci. 2020;21(12):4477
5. https://mp.weixin.qq.com/s/blBSuTAMXJnxXLpqGu4HUA
图一来源:1. Yu H, Wu J. Biomed Pharmacother. 2021. 139: 111575;2. https://www.eisai.com/news/news200747.html
图二来源:1.https://stressmarq.cn.com/tau-%E8%9B%8B%E7%99%BD%E8%81%9A%E9%9B%86%E5%92%8C%E9%98%BF%E5%B0%94%E8%8C%A8%E6%B5%B7%E9%BB%98%E6%B0%8F%E7%97%87/?v=5435c69ed3bc
供图:作者/或供稿单位授权
编辑:刘伟 选稿:共工新闻社上海代表处
版权声明: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作者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中国基层健康网官网www.mdm.org.cn/讯 更多资讯....
本文由作者笔名: 于 2025-04-07 11:56:06发表在中国基层健康网,本网(平台)所刊载署名内容之知识产权为署名人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文章内容亦不作为健康指南或者学术参考。【新闻采访/投稿/侵权投诉(共工新闻社.上海监督邮箱):975981118@.qq.com】优质稿件可推荐至联盟网络媒体亦或杂志、报媒。
中国基层健康网文章链接: /jiankang/8755.html